首页
来源:
在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听力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报告,全球约4.66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残疾,其中,我国约有2780万,占残疾人总数的30%以上。
近日,一则关乎众多听障患者福祉的好消息传来,国家组织的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已在多地落地执行,其中成都也于3月正式跟进,这一举措让人工耳蜗价格大幅下降,为听障群体打开了重获“有声世界”的希望之门。本期科普,成都仁品耳鼻喉专科医院门诊专家汤洪主任医师为大家讲解人工耳蜗相关知识!
01 什么是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是唯一能使重度或集重度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重获听力的植入性电子装置,它代替人耳的耳蜗功能,将声音变为电信号,通过植入电极直接刺激听神经,形成声音。通过人工耳蜗可以帮助听障人群重建听的感觉,并经过训练,达到言语交流。
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为声音由麦克风接收后换成电信号,再经言语处理器处理编码后,并传送到植入体内的接收/刺激器,产生的电脉冲送至相应的电极,由取代耳蜗中病变毛细胞的直接电刺激听神经,从而刺激听神经纤维兴奋并将声音信息传入大脑,产生听觉。
02 人工耳蜗植入适合那些人群?
人工耳蜗植入主要面向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且戴助听器效果不佳的全年龄段人群及先天性耳聋的儿童。
03 人工耳蜗手术的最佳年龄?
语前聋(语言发育前失聪):一般来讲,1岁至6岁时语前聋儿童植入人工耳蜗的理想阶段,其中12个月至2岁更是黄金期。在这个阶段植入,孩子后续语言学习能更顺畅地跟上同龄人步伐。
语后聋(语言发育完成后失聪):这部分人群,只要身体状况过关、符合手术要求,任何年龄都能通过手术听到声音。
04人工耳蜗植入后
就能立刻听见声音,开口说话吗?
临床上,不少患者觉得当人工耳蜗植入被植入体内,就立刻能听见声音并开口说话,但实际上,人工耳蜗植入并不意味着立刻能够听到声音。一般来说,在手术完成后一个月后,人工耳蜗会开机,这就意味着从“无声”到“有声”的转变,但是“有声”并不意味着能够理解声音所包含的信息,从“听到”再到“听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康复过程。
语言康复训练对于人工耳蜗的患者来说,它是指使用人工耳蜗的信号最大限度的发展听力,继而发展口头语言,为创造最佳的训练手段。一般来说应分阶段由浅入深逐步进行,大体分为听觉训练阶段、词汇积累阶段、语言训练阶段。在耳蜗开机后,偶有“秒懂”的患者,当大多数仍需不断适应和学习,才能逐渐从“听见”到“听懂”。
人工耳蜗纳入集采,可以让更多听障人士获得新“声”,希望通过此次举措,极大的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让听障患者能更好的聆听世界、学习语言,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成都在线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成都在线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