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来源:
在中信集团成立45周年之际,11月1日-2日,中信环境技术“追寻凉山的足迹”走进中信活动在四川省凉山州成功举办。此次开放日活动是年内中信环境 “走进中信”系列活动之一,活动全面展现中信环境技术在中信集团、中信环境带领下,助力凉山环境治理和教育帮扶的生动实践成果,辐射带动更多力量投身凉山生态环保和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西昌市委市政府、凉山州教体局、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凉山州泸峰中学、西昌市大箐小学、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等媒体代表,以及中信集团、中信银行、中国市政中南院等代表分别参加活动。
走进中信环境技术成凉工业园区污水厂
嘉宾们、凉山州泸峰中学和西昌市大箐小学师生代表走进由中信环境技术投资建设运营的成都·凉山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MBR膜池和膜设备间、生化池及无人值守智慧控制系统等生产区域,近距离了解污水处理的各个环节。
该污水处理厂采用中信环境技术自主研发、世界领先的美能膜及MBR技术。看到处理过后清澈洁净的出水,嘉宾们和同学们直呼“大开眼界”,对中信环境技术先进的膜装备及污水处理技术频频发出赞叹。
与师生见证中信环境技术美能神奇“膜”法
成凉工业园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45亿元,为更好服务园区内40多家企业安全生产,同时改善安宁集镇片区约30万平方公里内超10万人口的人居生活环境,成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自建成投运以来,保持规范运行,确保污水处理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对园区招商引资、产业布局、企业发展、环境治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西昌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环境改善作出突出贡献。
走进泸峰中学,探望中信环境助学奖学金受助学子
在凉山州泸峰中学,该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宗逵向大家介绍学校基本情况,带领大家来到教学楼、图书馆、操场,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与受助学生合影
在助学奖学金颁发仪式上,中信环境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兼中信环境技术党委书记、董事长孙磊勉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刻苦钻研,心怀梦想,勇敢飞翔,用优异成绩创造美好明天,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家乡。他寄望中信环境助学奖学金项目能够成为学子们追梦路上的一股助力,让学子们在求学的道路上更加坚定,无惧风雨,勇往直前。他还向同学们发出邀请,待学有所成后,有机会加入中信环境大家庭,携手续写出更多关于梦想和成长的精彩篇章。
彝族女生的木阿支是30名初中受助学子之一,学习成绩优异,但家庭条件艰苦。她将助学奖学金比喻为爱的阳光,而自己就像是一颗种子,有朝一日将破土而出,成为栋梁之材。她满怀感激地说:“感谢这份圆梦资助,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励。”
30名高中受助学子之一的殷显恺是班级的“学习标兵”。得知中信环境技术到访学校,他在作业本上写下一封感谢信。他说,自己家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主要收入全靠父母务农,中信环境助学奖学金项目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他的经济条件,使他能顺利继续高中学业。“我定不会辜负您的心意,充分利用好这一笔资助,更加努力,对学习充满热情,为自己理想的大学而不懈奋斗。”
受助学生殷显恺手写感谢信情真意切
赵宗逵代表学校感谢中信环境技术对学生的关怀与资助。他表示,中信环境助学奖学金项目有效帮助减轻家庭困难学生生活费用负担,为莘莘学子的求学之路保驾护航,而“走进中信”开放日活动也让学生们开了眼界、涨了知识。
为受助学生颁发助学奖学金奖状
2023年,中信环境技术在凉山州泸峰中学设立助学奖学金项目,资助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通过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中信环境技术将持续关注泸峰中学受助学子的学习与成长,让助学奖学金为学生们追求梦想插上翅膀。
走进大箐小学,见证中信环境技术建设的“看得见风景的书屋”交付
西昌市大箐小学背靠螺髻山、面朝邛海,自然环境优美。在这里,由中信环境技术与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共建的“看得见风景的书屋”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继在喜德县中坝社区后,中信环境技术与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在凉山州共建的第二座“看得见风景的书屋。”
与大箐小学师生合影
为了打造孩子们心中“看得见风景的书屋”,中信环境技术和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团队跨越几千公里相聚西昌,经过半年的广泛讨论、精心筹备,从选址、平面设计,到建材选择、装修改造、图书采购,期间多次征求与融合凉山州教体局、学校师生等多方意见,书屋最终在10月底从构想变成了现实。
西昌市委副书记、西昌市人民政府市长宋莉,凉山州宣传部副部长、喜德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总台挂职干部傅雪琴,中信环境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兼中信环境技术党委书记、董事长孙磊,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专题节目部副主任冯其器,西昌市大箐小学校长邱云共同为书屋揭牌。
走进“看得见风景的书屋”
宋莉感谢中信环境技术及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关心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她表示,“看得见风景的书屋”为大箐小学的师生们提供了一个更加舒适、优雅的阅读环境,是一个心灵的栖息地,一个启迪智慧、滋养心灵的殿堂,传递了一种关爱社会、回馈教育的正能量。
孙磊表示,中信环境技术积极响应国家“教育帮扶”的号召,致力于通过实际行动,改善本地教育环境,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他希望书屋能打开孩子们通往广阔世界的通道,让知识与自然美景交相辉映,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无限向往。
冯其器表示,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将制作纪录片特别节目、广播节目、系列直播活动,在CCTV-17、中国乡村之声、央视频等平台发布,记录孩子们与书屋的故事,致敬像中信环境技术一样为改善乡村阅读,不断奔走和奉献的力量,之后还将在春节、世界读书日等节点,联合中信环境技术、学校在书屋开展“开卷有意思”的读书分享活动。
书屋改造前后对比
学生们在“看得见风景的书屋”里享受阅读
在交付仪式尾声,嘉宾们与孩子们共同跳起彝族达体舞。欢快的舞步、明媚的笑容,是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也是参与书屋建设的中信环境技术和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每一位成员对凉山这片热土的深厚情谊,是对彝区孩子健康成长与发展的深切关怀。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下,凉山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好,彝区孩子们人生路上一定将有更多更美看得见的风景。
走进中信环境技术捐建的“一村一幼及中央厨房”项目
嘉宾们走进中信环境技术捐建的冕宁县王家祠幼儿园以及昭觉县解放沟幼儿园和中央厨房,实地探访“一村一幼及中央厨房”项目在建成交付后的运营情况。
在王家祠幼儿园,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表演活泼欢快的手语歌和唐诗联唱,表达自己对在这所设施现代化的幼儿园里学习和生活的喜爱之情。
冕宁县王家祠幼儿园孩子们表演手语歌和唐诗联唱
在解放沟乡幼儿园和中央厨房,嘉宾们深入了解幼儿园办学和中央厨房运营情况。这座中央厨房实现统一制作、统一配送、统一分发,为周边10个幼教点近300名幼儿提供热腾腾的营养午餐。
实地了解昭觉县解放沟中央厨房运作情况
2018年,中信环境技术通过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实施援助,在凉山州11个县市共建成交付10个村级幼儿园和10座中央厨房,参与凉山州“学前学普”项目推进实施,为山区幼儿提供温热可口营养午餐,改善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条件,直接服务师生约2万人,受益人群约10万人。
“一村一幼及中央厨房”项目于2021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荣誉称号。
走进中信环境技术建设的昭觉县燕麦地人居环境提升示范项目
嘉宾们走进了中信环境技术建设的昭觉县人居环境提升示范点——燕麦地安置点项目现场,走访慰问迁入新居的村民。
村民们搬进燕麦地安置点,居住环境显著提升
该项目建筑风格融入彝族木构架建筑、碉楼等文化元素,于2023年被亚洲建筑设计师协会评选为“多户型住宅综合体”金奖,系亚洲设计最高荣誉。
自2018年起,中信环境技术投资建设美姑县、昭觉县共计87个安置点,并于2021年2月起陆续交付,总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1,463户村民陆续搬入安全敞亮的新居,切实提升了彝族群众居住环境。
走进三河村,开展中信环境技术主题教育学习活动
大家走进“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昭觉县三河村以及凉山州脱贫攻坚展览馆,开展主题教育学习活动。学习感受凉山州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及指引下,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走好乡村振兴路,学习践行总书记心系凉山、心系群众、人民至上的崇高情怀,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凉山高质量发展的建设中。
参观三河村及脱贫攻坚展
中信环境技术“追寻凉山的足迹”走进中信活动恰逢凉山州教育基金会成立20周年,中信环境技术作为基金会“最佳公益合作伙伴”,受邀参加庆祝纪念活动,与社会各界共同见证凉山教育公益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中信环境技术获颁纪念证书
因为走进,所以相信。一连两天的中信环境技术“追寻凉山的足迹”走进中信活动让社会各界全方位了解中信环境技术为凉山发展作为的积极贡献,感受央企责任与担当,展示服务国之所需、民之所盼的中信力量。中信环境技术将在中信集团、中信环境的带领下,发挥技术和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更多社会力量,为凉山、为更多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成都在线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成都在线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