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在线二维码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成都彭州市老科协举办"稻-芎轮作"技术培训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来源:

成都在线
2025-04-03 22:36:07
2025年4月3日,根据成都市老科协、彭州市老科协的工作安排,结合敖平镇的2025年水稻、川芎生产实际情况,在市农业农村局和敖平镇政府支持下,彭州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在敖平镇"川芎公社"(位于敖平镇凤泉村)举办2025年大春农业生产技术培训,重点推广"稻-芎轮作"种植模式。来自“中国川芎之乡”敖平镇凤泉村、兴全村、七星泉村、白塔店村、红岩子社区等11个村(社区)的川芎和粮食种植大户及川芎种植专业合作社、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从业人员等50余人参训,市老科协副秘书长、农艺师丁穆松,市老科协农业老专家服务团高级农艺师邹恒贵等老专家现场授课指导。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川芎产品主产区,彭什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核心区域敖平镇,目前已发展4万余亩"稻-芎轮作"基地,通过春夏季种植水稻、秋季水稻收割后种植川芎的水旱轮作模式,实现土地全年高效利用。数据显示,该模式可使川芎亩产干货250-350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18元计算,芎农每亩川芎可收入4500-6300元,早熟水稻每亩可收获稻谷500公斤左右,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拓宽了农民经济增收渠道。培训班系统解析了“稻-芎”轮作技术原理、土壤改良机制及生态效益,涵盖川芎苓种选留、病虫害防治,适时收挖以及水稻旱育秧、培育多蘖壮秧、适时移栽、科学施肥、植保等关键技术。
 
 
高级农艺师、老专家邹恒贵用自己几十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农技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水稻旱育秧的苗期管理及水稻移栽和本田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小麦抽穗后、初花期赤霉病、蚜虫等病虫害防治技术,强调"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科技兴农路径。有30多年种植实践经验的川芎种植大户代表周英和分享了怎样应对川芎扦插时田间干燥或田间湿度过高的应对方法,川芎苗齐苗后采取“少吃多餐”的方法分段科学施用氮肥达到苗壮的效果,后期通过施用液态肥、增施磷钾肥以增加川芎的结实度和药材质量,将5月上旬收挖川芎的习惯适当推迟到5月下旬“小满节”过后收挖川芎,以增加川芎产量和质量的经验,为农户提供了实操参考。培训现场发放了由彭州市老科协、市农业农村局编印的川芎田后茬《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川芎种植技术》《小麦病虫害防治》等实用农业技术资料160余份,并设置田间互动环节,老专家邹老师针对土壤湿度控制、现代化喷药技术等问题现场答疑。
 
敖平镇老科协副会长舒志清指出,"稻-芎轮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田间病虫害基数,实现粮增产、经济增收,对促进敖平镇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具有战略意义。凤泉村党委书记潘贤勇表示,该模式通过减少病虫害、改良土壤结构,已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成为敖平镇和彭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样本。彭州市老科协近年来持续推广"粮经复合"农业实用技术,此次培训活动正值川芎地下块茎生长关键期与春季水稻育秧最佳时段,精准对接农时农事需求。
 
作为成都平原重要"天府粮仓",彭州通过机动喷雾器、药泵、无人机等机械化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创新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市老科协介绍,未来将深化镇村合作,在川芎收挖、深加工、敖平川芎品牌建设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持,着力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让中药的“首药”传统药材——川芎,变身乡村振兴支柱产业。此次培训标志着彭州在粮经协同发展领域取得新突破,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注入科技动能。
 
市老科协办公室邹燕茹、敖平镇老科协秘书长肖颖、工作人员阳微等参加了培训活动。(丁穆松 )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成都在线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成都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大运在线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党建在线查看更多+

政务在线查看更多+

热门专题

  • 图文组件

公益在线查看更多+

健康在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