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在线二维码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和文化遗址打交道 古镇、博物馆使出“特殊技”

来源:

成都日报
2024-06-25 08:31:39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金沙遗址、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邛窑……天府之国的文化脉络千年来绵延不绝。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加快推进“五大枢纽能力”建设。数据显示,成都市已确定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5个,公布历史文化街区14片、认定历史建筑423处;近年来,全市考古发掘出土珍贵文物20余万件,全国重要考古发现20余项。

天府文化如何传承赓续,如何跨越山海走向世界?记者走进古镇、遗址、博物馆,感受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活化上的“特殊技”。

千年古镇新场景这样对待“老物件”

6月8日,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主会场活动现场,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古镇文物保护利用项目获评文物利用优秀项目。记者在城厢与络绎不绝的Z世代年轻人相遇,看见古镇内的年轻人着汉服打卡、喝茶聊天、欣赏国画书法......文物等“老物件”如何焕新,拥有2000岁年纪的古镇是怎么做到的?

文物活化,保护为先。“我们首创PPP模式,斥资3亿修缮60余处文物。”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文物修缮方面,我们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修旧如故原则,选取文物保护工程甲级资质单位组织施工,邀请国家、省、市文保专家成立专家组智囊团,做好文物修缮质量技术把控。”也是在这里,四川唯一的明代重层壁画重见天日。这幅明代佛像壁画色彩鲜亮、勾勒精致,大国工匠李云鹤受邀现场指导壁画截取、修复、归安。

青白江区通过《青白江区城市文化建设规划》等项目,深入挖掘古镇县治、书院、英雄、新丝路和工业文化,结合“新都城”遗址等考古发现,打造了一系列文化新场景。同时,利用元宇宙技术赋能传统文化元素,让游客感受“一步一文物”的沉浸式体验。自2021年5月以来,已吸引超200万人次游客,收入约10亿元。

在NPC带领下,逛完整个博物馆

“快看!李白来了!”端午小长假首日,金沙遗址博物馆“锦绣西域”特展序厅,一位神秘的长者突然现身,他长袍飘飘,冠帽高耸,眉须皆白,开口便自称“诗仙李白”,让游客们惊喜交加。

 

借用NPC(游戏中非玩家角色)进场,文化遗产以“活泼”的方式走进博物馆。近两年,金沙遗址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255.3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举办700余场公益讲解活动,以及800场社教课程及研学实践活动,为35.1万名观众提供深入了解和体验古蜀文明的机会。也是在今年,金沙遗址博物馆成功获评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

 

自2001年2月发现以来,金沙遗址积极有效地实施遗产管理与活化利用,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将遗产保护成果与旅游相互融合,为来馆观众提供考古遗址、原创展览、特色活动等体验。

 

在成都,除了将遗址与博物馆结合起来,众多“遗址公园”也成为市民身边的打卡地。2023年6月9日,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揭牌;2023年7月20日,成都东华门遗址公园外场遗址区正式对外开放;都江堰玉堂窑址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已正式启动……

AI加入文物活化“群聊”

今年5月,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四川展馆的“数字文博”引人瞩目。XR超高清沉浸式体验空间将文物带到观众眼前,仿佛“瞬移”至遗址现场。

“博物馆是公众能够近距离接触文物、触摸历史的文化场所,只有让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才能让文物‘活起来’。” 成都博物馆艺术总监、研究馆员范犁说道。范犁表示,在成都博物馆常设展览中,策展团队综合运用了各类媒体技术和科技手段,生动的诠释了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背后的故事。例如,“十二月事”互动透明屏、“扬一益二”条幕影片、“茶馆的一天”幻影成像等等。

当今,各式各样的“黑科技”更普遍地运用在了博物馆的策展设计方方面面。比如,用AI辅助生成的展厅背景音乐、背景动画等氛围营造,让文物的内涵在这个空间中得到了更好的诠释。针对常设展中众多的成都历史文化相关文物展陈,成博也开始着手思考提升计划,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加入更多的互动元素,让观众们能够更全方位地认识和理解它们。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成都在线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成都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大运在线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党建在线查看更多+

政务在线查看更多+

热门专题

  • 图文组件

公益在线查看更多+

健康在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