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在线二维码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当我们谈未来社区时,我们在谈什么

来源:

成都日报
2023-06-10 17:55:27

5月30日,旨在将打造社区美空间作为彰显幸福城市温度的重要表达,中国·成都第二届社区美空间全球创意设计竞赛结果揭晓,16个优秀设计作品荣获一等奖。

这是成都在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以微观社区尺度为切口,来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幸福触感。

于中观层面来说,不久前,成都正式启动第二批50个未来公园社区项目建设。首批25个未来公园社区建设则在2022年全面启动实施。

不仅仅在于推进项目具体建设上,更在于规则的制定和实操指南的设定,这一点,成都同样走在前面。

4月26日,在第三届公园城市论坛闭幕式上,成都面向社会正式发布了《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规划导则》(简称《规划导则》)和《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指标体系》(简称《指标体系》),为未来公园社区建设提供了规划指引和实操指南。

浙江作为全国首个首次提出“未来社区”并推行实践试点的地方,今年省政府官网也公布《关于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浙江将创建未来社区1500个左右、覆盖全省30%左右的城市社区,使未来社区成为城市社区新建、旧改的普遍形态,到2035年基本实现未来社区全域覆盖。

作为城市发展和人居进化的“新物种”,“未来社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定义。

不管是浙江提出通过构建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九大场景来打造,还是成都发布的庞大的未来公园社区指标体系,我们可以发现未来社区的概念外延太广,几乎涵盖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大众的认知仍然只停留在表面,政府和开发商也还在持续探索中。

但仅仅提到“未来”两个字,就能让人浮想联翩、脑洞大开。

但在社治专家看来,“未来社区”相较于智慧社区、数字社区、生态社区等具有更大的模糊性和扩展性,恰恰也体现着它的创新性,意味着给了每个地区每个城市因地制宜探索事件的可能性。

1

什么是未来社区?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功能单元,也是城市文化融合、市民凝聚力和幸福感提升的重要场所。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未来社区”,这是一次新的创新实践。

在杭州,“数智”成为未来社区实现“宜居”的好帮手。在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的缤纷未来社区,缤纷执法、缤纷掌柜、缤纷数智、缤纷服务等五大项目并驾齐驱、高效协同,逐步解决管理主题多、执法主体多、业态问题多、数据平台多、居民投诉多等。

近两年,浙江以打造更多更具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乡功能单元为出发点,掀起了未来社区建设高潮。今年4月,省建设厅、省风貌办联合公布浙江省第七批未来社区创建名单,共计有480个项目符合未来社区创建要求。未来社区为浙江省委、省政府推进城市更新的一项创新举措,主要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试图打造具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继去年启动首批25个未来公园社区建设后,不久前,成都正式启动第二批50个未来公园社区项目建设。成都提出建设未来公园社区,这是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细胞工程和筑基工程,将在0.5—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打造功能布局均衡、产业特色鲜明、空间尺度宜人、山水人城和谐共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和市民生活共同体。

今年,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蓝绸带未来公园社区作为成都未来公园社区的优秀案例亮相 。不同于杭州缤纷未来社区的更新改造,蓝绸带社区是真“新”。“与老城区点状建设、微更新不同,新区可以成片地进行整体规划设计,针对不同社区的需求,在一开始就设计好配套设施。”东部新区首席规划师杨兴地在接受采访时说,“白纸作画”是新区未来公园社区建设的最大优势。蓝绸带社区结合社区的资源特质,定位为“体育人文新社区,全时共享蓝绸带”,主要服务人群为航空人才及高校师生。

上文举的杭州和成都的例子,恰巧代表了国际上2种建未来社区的思路,是开发新建的好?还是更新改造的好?一类是在人来之前先预设人群需求,另一类是针对固定居住人群改善现有环境需求。

 2

未来社区实践在进行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在接受《城市中国》杂志访谈时说,这样阐释未来社区的要义:只关心技术,而忽视人,那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未来;只有首先关注人心需求,同时再关注技术的可能,才有可能是我们想要的未来。

他进而指出,相较于新城区,“灰底板”城市更容易推行未来城市和社区的建设。“灰底板”城市是指居民入住时间长、产业发展趋向成熟的老城,“白底板”代表新开发的新城。因为在“灰底板”城市中,居民长期生活于此,房屋的周期、人的居住周期已经趋于稳定,唯一需要调整的就是问题、需求与技术的匹配。

这代表着一种更新改造的思路。但观察目前国际上的未来社区实践,既有像比如新加坡大巴窑地区的邻里中心这样的更新案例,也有欧美的BLOCK模式的新建案例。

新加坡“邻里中心”(Neighborhood Center)源于新加坡政府1965年推行的“组屋”(HDB flats)计划,可能是“未来社区”最早的雏形。

大巴窑地区是新加坡建国初期建设的第一批组屋,作为新加坡第二个卫星镇,于1964年开始被设计和建设。

6年的时间,大巴窑地区将散落的工厂、村屋和郊区养殖场整体规划和更新为12个邻里区块,约15.6万居民,8.5平方公里。从原有的一房、两房式,开始出现四、五房式的大型组屋,由此也搭建了家庭化等更丰富的居住型消费单元,是一个根据邻区规划概念开发的典型市镇。

在新加坡大巴窑市镇,放眼都是苍翠如盖的热带树木,街道整洁,小贩中心热闹,住宅楼高耸……房龄50年的“旧房子”,看起来就像是最近10年的新房一样。原因在于政府对年久组屋的及时维修,几乎是5年一小修,10年一大修。

过去几十年中,组屋区不断翻新,社区容貌升级,增加的包括绿色空间和供以人们活动的社区空间。以翻新为目标,不只是外观的修复,最终目的是提高居民的生活归属感,打造出关爱居民的和谐场所。

而BLOCK街区设计理念是国际上较先进的一种开发理念,简单概括:就是居住和商业的集中融合。街区既要提供居住,又要有丰富的商业配套和休闲配套。

BLOCK是5个单词的缩写:B-Business(商业)、L-Lie fallow(休闲)、O-Open(开放)、C-Crowd(人群),K-Kind(亲和)。

1999年珍珠区被纳入河滨区(River District)城市更新区(Urban Renewal Area),受到一系列城市更新特殊政策照顾,以及大量私人资本的投入,一举成为波特兰乃至美国城市再开发的焦点区域。如今发展成为了一个复合功能的地标,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波特兰的街区尺度被定义为60米 X 60米。六十米的距离意味着普通人不到一分钟便可走完一个街区,而车在街区里开的速度又不会太快,给行人的步行和穿越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在高密度的城市网格中,部分街区成为城市公园,集会广场,形成了紧凑、高效、并且宜居的城市空间。

在浙江和成都的未来社区建设探索中,都提出了规划新建和更新改造两种类型。成都发布的2022年成都未来公园社区建设十大优秀案例中,7个是规划新建社区,3个是更新改造社区。

3

走向未来的经验

实践中的未来社区建设如火如荼。成都市2021年4月提出了“未来公园社区”的建设愿景,现已启动了两批75个项目;浙江省已经提出了未来社区全域创建的目标。在未来社区建设过程中,这些先发地区探索出了一些新的机制和模式,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标准和规范,其做法和经验值得深入探讨。

作为未来社区建设的先行者,浙江省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思路,先后组建了研究支撑平台、专业服务平台、创新交流平台、数字服务平台等四大支撑平台,充分调动政府、市场、社会、居民等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以市场为主导,探索实现建设运营一体化。

浙江省秉承未来社区不是以造房子为导向而是以“造生活”为目标的宗旨,将未来社区的职能结构设计成“一体两翼”的格局,“一体”即社区生活,“两翼”分别是社区文化和社区经济,强调“产居融合”,一体化发展;注重“居住类用地、商业类用地、公共类用地”三大功能适度均衡,链接城市商业、文化等资源,探索打造嵌入式、立体式 2.0 版社区商业运营模式。

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杭州市瓜山未来社区。瓜山未来社区周边有省级特色小镇“智慧网谷”,吸引了360、新浪、58同城等多个互联网头部企业进驻。瓜山未来社区在建设和运营中打破了“社区=住区”的思维定势,坚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发展方向,率先引进朗诗集团,创新了“政府统筹+专业运营”的模式。运行以来,已有8万多高层次青年人才、白领入住,大大提升了社区的文明程度,带动了周边服务业、休闲娱乐业和社区商业的发展,瓜山社区也从原先集体经济薄弱、社会治理低效、生态环境恶劣的城中村,逐步成长为国际青年人才生活创业集聚地,实现了政府节资、企业盈利、居民获益、产城融合的共赢目标。

《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建设导则》根据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一个中心、三大愿景、四项原则、七大特征、九大场景”总体思路,围绕“安全、宜人、智慧、低碳、健康、共享”6大目标,构建形成5个建设维度、20项建设内容、44个建设指标的“5+20+44”指标体系。

仅就“慢行空间”这一指标,《建设导则》就给出了明确的数据约束:城镇生活社区过街间距宜≤250米;产业社区过街间距宜≤400米。路面宽度大于30米或穿越车行道的人行横道大于16米时,应设置安全岛,宽度不小于2米。

如此细致的约束指必然就未来社区在规划阶段就提出了要求,所以相较于传统社区建设,未来公园社区强调片区综合开发的理念,推行规、建、管、运、治一体实施,从建设初期,社治力量提前介入、深度参与,推动物理空间变为精神家园。比如成都东部新区蓝绸带未来公园社区结合社区的资源特质,定位为“体育人文新社区,全时共享蓝绸带”,主要服务人群为航空人才及高校师生,就会匹配比如社区活动的露台、高校的场馆设施、便于航空工作者的24小时办事设施等,在规划设计上就考虑到居民的需要。

同时成都市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对多个小区院落进行微更新,将绿意搬进居民生活区,社区中大大小小的公园绿化不计其数,出门就是慢行绿道,体现公园城市特质。而浙江省是数字化改革的先发地区,在未来社区建设过程中,也注重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社区运营与社区服务。

各地区发展情况不一,城市人口规模、地理条件、资源秉赋都不一样,实践创新的案例也注定各具特色,未来社区最好的样态就是各自在现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对于百姓来讲,未来是什么,未来就是比今天更好。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成都在线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成都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大运在线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党建在线查看更多+

政务在线查看更多+

热门专题

  • 图文组件

公益在线查看更多+

健康在线查看更多+